本期“大国治理前沿论坛”的主题是“宪法学与政治学的分途与交集——基于学科史的对话”。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无论是宪法学还是政治学,都会在研究中涉及宪法和政治的关系等话题。具体来说,在宪法学研究中,宪法往往被认为具有显著的“政治法”面向;而在政治学研究中,政治也常常被视作一种“宪法政治”,甚至宪法规范也被视为一种政治现象。而如果从学科史的角度加以追溯,宪法学与政治学的关系则更为复杂。就我个人理解而言,典型的历程包括三个阶段:最初确立的是政治学,类似于宪法学的有关国家建构的研究是政治学、一般国家学的任务;但随着立宪主义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宪法典的出现,从政治学中分化出国家法学、宪法学的研究,这个阶段的宪法学为了实现正确认识和维护宪法规范的目标,往往在方法论上排除政治学的思考模式,两个学科走向了方法的分殊与功能的分化;时至当代,是寻求对话,还是继续对决,这是一个问题。我们认为,在走向现代法治国家的进程中,由于共同怀有实现良法善治的学术愿景,宪法学与政治学似乎又有重新开展对话并寻求合作、调整分工的必要。于是,在历经分途又重建交集关系的新程中,如何在锚定学科边界的同时实现思想与智识的相互启迪,成为当下宪法学者与政治学者共同需要考量的重要问题。
本期论坛的主题之所以把“宪法学”排在前面,是因为宪法学学科对这个问题的困惑特别多。许多宪法学者都走过这样的心路:首先强调去政治化,接下来发现去政治化是不可能的,因为政治本身也是作为研究对象的存在;因此就发展为去政治话语化,但又发现政治话语还是在宪法之中,宪法文本中的政治话语本身具有意义,因此就陷入茫然的混沌化。关于这一点,我特别希望跟政治学者进行交流,向大家学习。
有幸的是,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系主任杨雪冬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李忠夏教授,分别代表两个学科作主旨演讲。他们的名字最后一个字合起来恰好是“冬夏”,但这是偶然的巧合,不是刻意的安排,而且不意味着他们所代表的两个学科之间的对决,而是谋求对话、谋求有学科自主性的交集与合作。 |